您现在的位置: 主页 > 文化 >

布鞋,那是乡愁的味道~

2016-08-08 20:30编辑:admin人气:


记忆中家的味道
除了母亲做的红烧排骨
还有外婆纳的千层底布鞋
     
1
简  介
布鞋,在我国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。据考证,最早的手工布鞋是在山西侯马出土的西周武士跪像所穿的布鞋。2009年,“千层底手工布鞋制作技艺”被文化部列入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》名录,从而使得这项古老的手工技艺得以保护。      
     
2
制 作 流 程
剪制底样。
手工布鞋采用民间传统的制作工艺,用纸剪制出鞋样。    
 
填制千层底。
100%纯棉填制,制作整齐、清洁,层数不少于25层。布层间无褶皱,底边剪切留1.5cm余地,圆滑不走样。
 
纳鞋底。
交叉方式走线,线迹排列整齐,横竖间隔均匀,用力适当,鞋底表面平整。
 
   
 
切底边。
一是将纳好的鞋底用锤锤平整,软化鞋底,使成鞋后穿着更随脚、舒适。二是切边,切除鞋底剩余的边沿。切割平顺,无明显刀迹。三是将优质棉花铺于鞋底上。四是缝制衬里布。
 
   
 
剪裁鞋帮。
采用优质鞋面衬做衬料。面料分别为全棉布、缎面及真丝、绣花等。剪裁帮样,用浆糊把面料和衬料铺平粘合,再用衬里布将其反面粘合,风干。
 
缝制鞋帮。
风干后剪除多余部分帮样,进行缝制。直线走针平直,拐弯走针顺弯。滚口布和沿条按紧,缝边不松驰、褶皱。
 
绱鞋帮。
绱帮要把握好鞋帮与鞋底的配合尺度,针距不过大,针迹不歪斜,鞋帮左右两边对齐,不超出鞋边沿。
 
   
 
楦鞋。
成鞋经过鞋楦来整形。鞋楦的规格与鞋的大小一致,楦出来的鞋,穿着美观、合脚。
 
   
 
修整、抹边。
剪去多余的线头,除掉鞋面异物,用专用材料抹平鞋底毛边,风干。
     
3
品  类
按成型工艺分类有缝绱布鞋、注塑布鞋、注胶布鞋、冷粘布鞋、硫化布鞋、模压布鞋、浇注布鞋等。
按布鞋外形分类,代表品种有双梁鞋、橡筋鞋、一带鞋、五眼棉鞋、鞍棉鞋、大云棉鞋等。
     
4
代 表 品 种 欣 赏
双梁鞋:因鞋前脸缝两道皮条而得名。约始于明代,并流行至民国初年。传统双梁鞋为青布面,“双梁”用股子皮(经鞣制而成的驴皮软革)缝合,鞋帮上缉纳菱形图案,采用手工正绱成型。
   
橡筋鞋:俗称懒汉鞋。在鞋帮背部或鞋口两侧装入松紧带,便于穿脱。
   
一带鞋:浅口,脚脖处有一扁带,套在鞋扦内,以便走路时跟脚不易脱落。出现于清末民初,长期流行于中国青年妇女中,造型优美、朴素大方。
   
五眼棉鞋:一种鞋帮及踝的耳式棉鞋,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一直是中国北方地区的常用防寒鞋。男鞋五眼,女鞋四眼,童鞋三眼或二眼。鞋帮一般采用冲服呢、灯芯绒面料,白市布为里,在鞋里布上絮棉或毛毡,通过缉纳以保持服贴和絮棉均匀。
   
鞍棉鞋:因鞋形似骆驼鞍而得名。鞋帮多采用青平绒或灯芯绒为面,以股子皮或青皮绒将里外两片鞋帮合在一起成单梁(称合脸),帮、里之间上絮棉,并缉纳成各种形状的线迹,以保持棉絮均匀,较高档的以绒布为鞋里。
   
大云棉鞋:因鞋帮周身纳云形线迹而得名。又因鞋形似鱼,又称大鱼鞋。其特点是古朴、典雅、轻便,既跟脚又便于穿脱,盛行于20世纪20~40年代。
   

 

(来源:布鞋网采编)

织梦二维码生成器
已推荐
0
  • 本网站是个人关于布鞋文化的心得体会日记的个人网站,文章为个人收集素材编写,如有侵删。






图说新闻

更多>>
悠悠岁月布鞋情:利川土家族纯手工老布鞋的制鞋工艺流程及土家人的布鞋文化情怀

悠悠岁月布鞋情:利川土家族纯手工老布鞋的制鞋工艺流程及土家人